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江西日报专版】点赞浔阳区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1-27    来源:

江水之滨花满蹊

——浔阳区党建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熊婷婷 查艺蒙

浔阳风光 潘立/摄

秋水长天一色,鸥鹭齐飞;两湖长堤相映,层林尽染。

九派浔阳似画图,古韵悠然展新姿,如今,放眼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党建引领、楼宇挺拔、产业集聚、人气兴旺、生态复绿、民生幸福,一曲撼人心魄的高质量发展乐章正在浔阳奏响。

立足新时代新格局,勇担新征程新使命。近年来,浔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区党员干部上下一心,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持续迈出“党建强、人心聚、事业兴”的铿锵足音,奋力谱写浔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党建为引领 点燃红色引擎

党员冲在前 防控在一线 曹明义/摄

“打通体制机制的‘堵点’,推动力量和资源下沉、让基层有时间办事、有力量办事、有信心办好事,切实建强街道社区基层‘战斗堡垒’。”浔阳区委主要领导在党建工作中如是说道。近年来,浔阳区委始终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立“一盘棋”理念,坚持“一体化”推进,创新探索“组织一体化、服务多元化、治理网格化、配套标准化、队伍专业化”的城市基层党建“五化”工程,并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三化”建设。同时,扩能赋权做强街道,减负增效做实社区,整合资源做优服务。依托72个社区“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服务圈”,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壮大社区“朋友圈”,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依托“浔阳志愿者之家”社会组织孵化器,培育纠纷调解、教育培训、公益慈善等各类社会组织126个,引导其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发挥“浔阳义工联合会”平台作用,广泛吸收医护人员、教师、律师等10类专业人员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助老服务、法律咨询等专业公益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差异化需求。

古韵浔阳

近年来,浔阳区在“骨头缝里削肉、鸡蛋壳上雕花”,采取国资调剂、公建配套、改造提升、整合共享等方式,先后改善52个社区办公场所条件。同时实施“三年计划”,确保到2022年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连续三年公开考选224名社区工作者,其中今年公开招考72名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专干。2019年起,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和社区退养人员补贴,平均增幅76%。实现“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2020年对全区197名各领域党组书记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专题培训,编发党员发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实操手册,完善工作流程、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并塑造了“党建+创建”“党建+棚改”“党建+双创”“党建+商会”“党建+服务”“党建+文化”等品牌,让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惠及百姓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引擎”迸发出强劲动力。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浔阳区坚决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时刻拧紧全面从严治党“发条”。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果断的措施,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确保按期全面完成巡视整改任务。统筹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查监督等,形成监督合力。强化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新时代文明实践——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曹明义/摄

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浔阳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实现齐抓共管“一盘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旋律齐奏“大合唱”;夯实意识形态建设,坚决守好筑牢“主阵地”。坚持开展理论学习,生动讲好浔阳故事,大力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健全强化网络平台监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顺利搭建区融媒体中心新平台,深度整合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抖音平台等新媒体优势资源,以“中央厨房”建设及常态化运行为牵引,以“浔阳融媒”等移动传播矩阵建设及拓展为突破,打造新时期下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并有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规范管理制度和志愿服务制度,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猪八戒九江园区

水清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浔阳区以党建带会建,深入实施外埠商会“3+X”战略,首先打造北京、上海、深圳3个浔阳外埠商会,再辐射其他地区,有效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以“团结、服务、引导、教育”为工作方针,着力加强商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推动商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进一步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新联会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红色引领方向,共画同心圆,通过上党课、读红色家书等方式,积极引导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人民为中心  绘就发展新篇。

浔阳区鸟瞰图 潘立/摄

浔阳区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实现“五个转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聚力发展数字经济,扬优做强现代商贸,丰富新兴经济业态,转型发展工业经济,融合推进文旅产业。“飞地招商”赋能发展,新项目不断落地,新动能不断积蓄,新业态蓬勃发展,展示出新时代浔阳繁华图。今年1至9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21.97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5.47%,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7%;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671元,同比增长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3.29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0284万美元,同比增长10.4%。  近年来,浔阳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精准识别贫困对象1638户2405人,陆续推行“节日送温暖”实物救助、“爱满浔阳”助学捐赠、扶贫扶志感恩行动、“扶贫日”定向捐赠、支出型贫困家庭特别救助、线上线下招聘等系列创新举措。截至目前,低保标准提高至705元、共发放低保金   4800余万元,为贫困群众支出医疗费用4672.76万元,支付医疗救助金665.96万元。按照“兜底线、保基本、可持续”要求,现行标准下的城镇贫困群众全部得到帮扶,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

“想不到这么快就找到了工作,之前我还担心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很难找到工作呢!”在浔阳区就业扶贫招聘会现场,58岁的罗先生欣喜地说。近年来,浔阳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补齐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减负、援企稳岗、扩就业并举,全面落实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大力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工作。2019年提供就业帮扶岗位600个、公益性岗位70个、37名贫困群众成功就业。

改造后的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 曹明义/摄

如今漫步浔阳街头,或来到农家书屋品读诗书,或流连庾亮南路、塔岭南路中的乡愁记忆,亦或是在琵琶亭探寻人文掌故时,你一定能感受到,文化已成为浔阳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浔阳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浔阳一家亲”、“浔悦读”等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太极操、广场舞、音乐会、民族舞等系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通过文艺演出,把自己在老年大学学到的才艺展示给大家,感到十分满足。”在“送文化进社区”文艺演出中,表演者李淑萍说道。

民之所需,政之所向。公共卫生和教育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浔阳区全面加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推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019年,打造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中医馆、5所标准化母婴室,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和全省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评估验收。同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擦亮浔阳教育品牌。学校改扩建力度加大,义务教育硬件条件逐步改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名校名师工程,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以来,全区完成了浔东小学扩建、新村小学异地新建、湖滨小学改扩建、新星小学整体搬迁至原九江粮校、第二幼儿园装修等项目,新增用地面积64.45亩,新建校舍建筑面积31301平方米。启动了龙山小学北司路校区新建、第五幼儿园等项目。项目完成后,将新增用地面积35.32亩,新建校舍建筑面积22945平方米。以问题为导向  砥砺攻坚克难。

改造后的背街小巷   曹明义/摄“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头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浔阳区聚焦群众“最急”“最盼”“最忧”的问题,大力推进专项整治,做实民生答卷,持续深化改革,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高楼错落有致、道路纵横交错、绿地星罗棋布、游园景色宜人,小区里的居民欢声笑语,齐唱着美好生活的旋律。“现在有地方休闲散步了,路上也不脏了,绿化也好了,心情更是好了!”背街小巷改造换新颜后,群众似乎有着说不完的感谢话。持续推动棚改,住房条件改善;路面升级,减少噪音扬尘;地下管网改造,让城市有健康的“毛细血管”……浔阳区以文明创建为契机,让群众幸福感满满,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就是创建工作最温暖的注脚。

湖滨小区改造后   居民们喜笑颜开“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了切实解决老城区墙体斑驳、道路破损、下水道堵塞等老百姓关注的难点问题。近年来,浔阳区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推动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全区改造较大的老旧小区16个,涉及1.4万余户,建筑面积达132万平方米,目前已完工10个;完成了663个较小老旧小区整治,完成投资3.7亿元。完成117条背街小巷、8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洁净生活环境,深化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程,厕所革命打响“城市驿站”品牌。“这里画的风景画、历史古画,让人家看一看就知道我们浔阳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文明城、卫生城。”已经88岁的代梦娟奶奶在看到塔岭南路立体文化墙时说道。浔阳区通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塔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老市委大院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彰显文化底蕴,保护城市历史,提升城市品位,留住乡愁记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持续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升级版。园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市第一。

浔阳之夜 华灯初上 潘立/摄

惟其安居才能乐业,惟有安居方可安民。走进浔阳区战备路小区,只见一幢幢电梯房拔地而起。“我们家赶上了棚改好政策。原先房子旧,条件差,如今电梯房宽敞舒服,日子过得好多了。”棚改拆迁安置户余光华开心地说。近年来,浔阳区牢牢把握棚改政策机遇期,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大中路西片区改造项目征收跑出了百日千户的“浔阳速度”,莲花池等安置小区分房工作仅用四天就全面完成。2017年至今,浔阳区已累计启动棚改项目37个,已完成征收20345户,征收面积达141万平方米。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发展关头,改革者胜。浔阳区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健全完善区委深改委统筹部署、专项小组分兵把口、改革责任单位倾力落实的全区改革体系,重点推进21项区级重点改革事项和5项“一街一点”改革任务,各专项小组同步推进各自领域114项改革任务。全区以重点突破引领全局推进,在全市县区中首家成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服务中心,新联会、浔城志警、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在全市推广,人大代表进联络站接待选民工作在全市作典型发言,“有事先商量”工作在人民政协报、江西政协报头版宣介,城市基层党建“五化”工程改革案例在《江西改革动态》刊载推介,全区改革工作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以创新为抓手  践行枫桥经验。

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 曹明义/摄

“太感谢了,我这个工程合同纠纷已经好几个月了,之前调解效果都不理想,没想到在这里一天就解决了。”拿到欠款的李新喜给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送上锦旗,激动地说。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踏着新时代的鼓点,浔阳区守正创新、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着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中心运行短短四个多月,共调解纠纷170起,其中疑难纠纷5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100%。让矛盾春风化雨,让百姓笑逐颜开。

2020年7月14日浔城志警在24号闸口抗洪抢险

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创新打造全省首家志愿者警察队伍“浔城志警”,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防范打击长效机制,开展“10+5+N”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同时加快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拓宽“天网工程、千眼万刺、雪亮工程”覆盖面,有效化解信访矛盾,安全生产平稳向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春节期间 浔城志警安保巡逻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近年来,浔阳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部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全区现建有养老机构6所,今年新建日间照料(养老服务)中心12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0张,已实现城乡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截至目前,落实高龄补贴等老年优待政策,为19491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为  8211名老人发放高龄补贴595.75万元。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浔阳区深入维护民族团结良好局面,设立了全区首个少数民族创业示范点,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示范典型,建立新疆籍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站及站长办公室,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开展少数民族知识、政策、语言、技能等培训,切实提高辖区基层少数民族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浔阳区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磅礴力量。浔阳区高质量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5个,分别是浔阳小学“三史”教育馆、湖滨小学“初心之光”讲演堂党史、国史“红色”实践教学基地,津晶城科技园生态文明“绿色”实践教学基地,庾亮南路塔岭南路传统文化“古色”实践教学基地,新联智创科技园、行署大院基层协商成果改革开放成果“金色”实践教学基地,社会主义学校统战历史“彩色”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全面凝心聚力   红绿古金彩五色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同时将现代化技术融入教学基地建设,创新开发了集全彩LED显示屏、智慧云屏、扩声系统等为一体的赋能培训室,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全区通过政治引领、思想导航、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统战“软实力”打造成凝心聚力“硬支撑”。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四季轮回,浔阳在艰难中茁壮成长,在坎坷中开拓创新,在汗水中收获希望。无数个剪影让浔阳的风景线日渐完美,和谐宜居的城市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