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网站声明

风险提示:捂紧钱袋子 谨防诈骗

发布时间: 2020-07-20    来源:

  近日,最高法发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网络犯罪案件已结4.8万余件,案件量在刑事案件总量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分析显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网络诈骗案件被告人中,在实施网络诈骗案件时,冒充他人身份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达31.52%,以招聘为诱饵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在2018年大幅上升;冒充类型的网络诈骗案件中,被告人大多冒充女性或熟人;近20%的网络诈骗案件是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进行的诈骗。  

  常见网络诈骗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防范,本期公安专版进行了整理。  

  骗术一: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公安机关提醒: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等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骗术二: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二是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三是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这些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公安机关提醒:学生在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发现危险,及时报警。  

  骗术三:投资返利诈骗  

  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具有海外背景,从事的行业能赚取巨额利润,投资者将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返利,让投资者尝到甜头,继续追加投资后,将会血本无归。  

  公安机关提醒: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防范网络诈骗小指南  

  一是要有强烈的意识保护个人隐私、个人信息,身份证这些个人信息不要存手机里,不要给陌生人提供信息。  

  二是做到四个“不要”:不要向陌生账号汇款;不要连接陌生的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这本身就是一个防范措施,不要轻易泄露;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一链接就容易出问题。  

  三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轻信各种网络交友,最重要的是不能有贪小便宜、妄想一夜暴富的想法。“天上掉馅饼,必定有陷阱”,遇到可疑的情况应及时报警,配合公安机关破案